APP
展开菜单
足球重点城市大会:发展到16个城市,经费成了大问题。

足球重点城市大会:发展到16个城市,经费成了大问题。

【发布时间】:2023-03-27 13:50:15

3月27日讯3月23日,2023年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年度工作会议在香河召开。据《足球新闻》报道,经过两年的建设,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已经开始显现出引领作用。与此同时,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竞争体系也越来越完善。但是,在继续学习的资金和直通车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,需要重点解决。

截至2023年3月,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有16个,分别是:上海、成都、武汉、深圳、广州、长春、重庆、大连、青岛(第一批以上)、北京、延边、苏州、杭州、梅州、Xi安(第二批以上)、南京(第三批以上)。根据规划,到2025年,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有望扩大到18个左右。入选国家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16个城市,国家层面每年配套资金600万元,地方政府每年至少有3000万元足球发展专项资金,纳入地方政府预算,重点支持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。

从城市规模来看,16个重点城市常住人口(2021年底)占比16.2%,GDP占比26.8%(2021年),男性职业俱乐部占比42.6%,女性职业俱乐部占比52.4%;教练方面,专业教练占48.8%,A级教练占40.7%;裁判方面,国际级裁判占62.5%,国家级裁判占37.79%。

目前16个重点城市共有27015名年轻选手,其中男选手20874名,女选手6141名。2022年初女足亚洲杯冠军队伍中,国家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贡献了13名国脚,占比56.5%。2015-2021年,16个城市的职业俱乐部梯队共派出542名球员进入职业俱乐部一线队。

国家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两大核心是以“631”体系为基础,构建县级-市级-地区-全国网络和青训体系,以及相应的竞赛体系。其中,重点城市之间的赛制也被纳入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,即锦标赛重点城市小组赛,成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赛制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“631”体系是国家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重要指标。“631”体系以重点城市的县市区为基础,按照一定数量的幼儿园、6所及以上的小学、3所及以上的初中、1所及以上的高中、大学,建立精英选手的网络布局体系和直接入学保障体系。以上海为例,静安区和宝山区都完成了“631”配套体系,普陀区完成了11-7-3配套体系。目前,苏州已经完成了9个区县的“631”体系,也是唯一一个实现超过一半市辖区(共10个)构建本地精英球员升学体系的城市。

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将建设区县级四级青训中心-市青训中心-大区青训中心-国青训中心,而全国范围内,对应的是区县级五级青训中心-市青训中心-省青训中心-大区青训中心-国青训中心。截至目前,全国16个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共有461所小学、163所初中、76所高中。

经过近两年的发展,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呈现出一定的引领作用,赛制建设日趋完善,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。但就未来发展而言,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。

第一个问题是资金问题。众所周知,中国职业足球目前陷入困境,核心是投资,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国家足球发展重点城市。据统计,2022年,与2015年至2020年相比,重点城市足球资金投入(不含专业足球场建设成本)出现明显下降:个别城市下降幅度超过80%,甚至90%,7个城市下降幅度超过70%;在提交资金投入数据的13个城市中,只有重庆、长春和梅州在2022年投入超过了2015年至2020年资金投入的平均值;2015-2020年,年投资2亿元以上城市2个,年投资1亿元以上城市6个,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城市11个。但2022年,年投资过亿的城市将只有1个,年投资5000万-1亿的城市有1个,年投资3000万以上的城市有8个。目前武汉是总投入最大的城市,也是唯一投入过亿的城市,其中青少年足球发展投入超过3000万元。

困扰国足发展重点城市的是升学直通车问题。“631”体系不仅仅是在区县建设6所小学、3所初中、1所高中,更重要的是精英选手升学的直通车。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完善升学直通车制度,但受限于与教育系统的衔接,这是本次会议重点讨论的难题。

(南岭哭哭啼啼)


相关新闻